11.5号拟定
拟定方向:二维材料钙钛矿材料合成及器件
论文题目:铯铅溴钙钛矿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
基本内容与要求:
(1)利用饱和重结晶法合成掺杂铅的溴化铯钙钛矿单晶,通过调节加入溶质的量,在水溶剂下研究对钙钛矿单晶尺寸、形貌、发光性能的影响,进一步研究温度对产物尺寸、形貌、单晶生长速度的影响。
(2)利用反溶剂法在常温下合成的Cs4PbBr6单晶,通过改变反溶剂的量、反溶剂的滴加速度,研究其尺寸、形貌、发光性能的变化。
(3)研究合成的钙钛矿单晶在光电器件方面的应用
进度安排:
2019年11月10号-2019年12月15号,查阅相关文献、资料,进入实验室学习仪器的使用方法,完成开题报告并上交。
2019年12月15号-2020年三月上旬,完成钙钛矿单晶的合成及表征测试。
2020年3月上旬,完成中期检查。
2020年3月上旬-2020年4月上旬,完成研究钙钛矿单晶其光电性能的实验。
2020年4月上旬-2020年4月20日,完成毕业论文并上交。
2020年5月中上旬,参加毕业设计答辩。
主要实验步骤
(1)绘制溶解度曲线,设计长晶工艺
经初步试验,当$CsBr$的质量2g,溶于1ml水时,此比例溶解度曲线误差较大,需提高用量。
(2)合成掺杂铅的溴化铯钙钛矿单晶
100摄氏度搅拌,加入溴化铯到无法溶解,再用无纺布过滤到一个小瓶子(保证没有其余杂质),5ml左右(未尝试),静置到室温,正常来说会析晶,把不好的晶体取出来,保留好的晶体在瓶子内,加热到60摄氏度,然后继续搅拌,加入溴化铅,封上膜,扎几个小洞,然后让水蒸发(保持在60℃),理论上可以长出掺杂铅的溴化铯钙钛矿单晶。
此后可能需要取出溴化铯晶体称量,然后根据晶体质量加入不同质量的$PbBr_2$,比如在60摄氏度下会析出多少$PbBr_2$,这些$PbBr_2$有多少能进入溴化铯的晶格生成钙钛矿,但其实总体上我觉得这个也是相当不可控。
此外大致存在的问题:
- 升温到60℃会不会溶解掉溴化铯晶体、搅拌会不会打碎(溶解)晶体?
- 如何有效调控Pb的用量?
(3)合成$Cs_4PbBr_6$单晶:
利用反溶剂法,DMSO 可以溶解比较多铯,随温度越高,DMSO溶解能力越强,不利于析晶,在DMSO中滴加DMF。
按4:6配DMSO(溴化铯、溴化铅)溶液,常温下往里面缓慢滴加DMF,正常体积1:1,放在一个不震动的地方,每隔半个钟(一段时间)加一点DMF,最后两者体积相同。
我要确认的数据:
- 4:6是多少g,然后DMSO是多少ml
- 1:1的比例可以怎么变
另外一些笔记:
(1)为什么原子半径变了可以推出XRD的移动方向?
- 根据布拉格公式
如果半径变了,就改变了晶面间距d,因为某种新原子的插入会改变晶面间距d,所以如果插入的元素/原子使得晶面间距变大,那么θ就向小角度移动,XRD图谱就左移,前提是保持原来的晶体结构不变。
(2)怎么看出我最初投JAC的XRD数据有问题?(和谢乐公式有关吗?)
- 根据我所合成的产物,钙钛矿微米片单晶,生长于硅片上,暴露的面应该是统一的,不是像PXRD一样有一堆峰,理论上应该和下面的图是类似的,只有几个相关晶面的峰。
(3)为什么水中可以合成钙钛矿,不是说钙钛矿溶于极性溶剂吗?
- 其实还是一个溶解平衡的问题,以$CsPbBr_3$为例子,根据方程我们已知$CsBr$在水中的溶解度远高过$PbBr_2$,此时如果在水中溶解过量的$CsBr$,至饱和状态,那么就会让平衡趋向于生成钙钛矿的方向移动。
(4)怎么理解晶粒尺寸减小会导致XRD衍射峰变宽??
- 根据谢乐公式根据百度百科,其中K为Scherrer常数、D为晶粒垂直于晶面方向的平均厚度(可以理解为晶粒大小)、θ为衍射角、γ为X射线波长,为0.154056 nm,若B为衍射峰的半高宽,则K=0.89;若B为衍射峰的积分高宽,则K=1。
有两种方法计算半高宽:
一种是半高宽法,即做峰底的切线L,在峰高一半的地方做L平行线。
一种是积分法,做峰底的切线L,测量峰的面积,测量峰的高度,用“面积/高度”得到峰宽,即为积分高宽。
显然,D越小,晶粒大小就越小,对应B越大,半高宽越大,衍射峰变宽。
另外根据知乎作者典茅子的回答,加粗处才是一个较为本质的解释:
如果你真的是认真地问这个问题,以下解答应该有用:是由于晶格周期性被破坏。首先试想一个完美的无缺陷无晶界的无限大单晶,使用单一波长的X射线照射它,得到的衍射峰一定很细,因为只有在某些特定角度才会有增强的衍射,这是XRD的原理,对吧。再看晶粒很小的情况,简单地想,晶粒当中原子仍为有序排布,晶格常数并未改变,衍射峰仍然该是很细的。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:首先,晶粒边缘晶界附近的原子不再处于那种完美的周期势场中,所以它所在的晶格和附近的晶格不可能和晶粒中心的一致了,而是发生畸变,畸变之后,由此处晶格衍射的x射线的衍射峰自然会移位,但是不会移动太远,而且从晶粒中心到晶界处的畸变是个渐变,所以呈现出的是衍射峰变宽,晶粒越小畸变的边缘部分占的比例越大,所以呈现出晶粒越小峰越宽(小到最后成了非晶,由于这块东西几乎彻底无序了,衍射峰也就矮到几乎不见了);其次,x射线衍射之后并非能直接冲出样品去,它会在出去的过程中继续受到多次衍射,多次遇到无序和畸变的部位,最后就偏得更厉害了。